首页>检索页>当前

从“一个人”的孤独漫步变成“一群人”的智慧交响

——铁门关市第三届“教育阅读节”暨“大夏书系读写节”2025年铁门关市专场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2025-11-05 作者:郜云雁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什么是教育家精神的立人之道?读书与写作如何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如何在实践中构建儿童阅读课程体系建设?10月30日至31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第三届“教育阅读节”暨“大夏书系读写节”2025年铁门关市专场活动,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九团第二中学(华山二中)举办。

本次活动以专题报告、案例分享、对话沙龙、课堂展示、戏剧展演、座谈研讨、线上对话直播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现各地师生在阅读实践中的探索与思考,以及如何通过对教育本质的坚守和教育创新的追求,弘扬教育家精神、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阅读与专业提升对话沙龙现场

教育家精神应以对人的成全为核心

什么是教育家精神?如何一辈子学做良师?著名教育学者、数学特级教师任勇,结合自身40余年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以《教育家精神的“立人”之道》为主题,畅谈他对教育家精神核心内涵的理解和追求。他说,自己从乡村一线教师做起,后来做到校长和教育局副局长,一辈子都在追求做良师。他认为,教育家一定是良师,良师不一定都能成为教育家,“但众多良师的教育之道,聚合起来也就涵盖了教育家精神的所有特质。”他指出,教育家精神是永恒的教育资源,而教育家精神始终应以对人的成全为核心。

资深教育研究者魏智渊,研学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与实践20多年,并出版有《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十讲》等相关著作。作为新教育实验研究员、南明教育创始人,魏智渊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先行者。他回忆说,自己工作10多年、并在高中教学多年后,“仍然读不太懂苏霍姆林斯基”。比如,苏霍姆林斯基强调阅读是教育的基石,强调在教师工作当中,最重要的不是如何有效地实施教学,而是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直到多年以后,当魏智渊有了自己的孩子,也有了更多教学实践和反思后,他才终于开始理解并践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想。他在《我们今天向苏霍姆利斯基学习什么?》主题演讲中指出,教育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回到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大夏书系总策划李永梅指出,教育家精神始终应以对人的成全为核心,以对社会的责任为根基。在当今时代,教育家精神更应体现为对教育本质的坚守、对教育创新的追求,以及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持续赋能,“教育家精神的内核能够让教育回归本原”。

戏剧表演《人参娃娃》

教育者需要通过阅读多视角地认知自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资深策划编辑朱永通,曾做过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后来转型做独立教育研究和出版工作。他在《阅读,不断发现自己的旅程》专题讲座中,引用玛丽亚·蒙台梭利的名言“无知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强调教育者需要通过阅读和反思,用不同的视角来理解自身和世界。他鼓励教师在阅读中有意识地培养独立意识,在面对经典以及“经典解读”时,要运用理性思辨能力以及情景演绎能力,“把有智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非贩卖一些被歪曲的东西”。

语文特级教师闫学,做过教师、教研员和校长,倡导“读书就是生活”,曾被《中国教育报》评为2006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她在著作《给教师的阅读建议》中指出,优秀教师是读出来的,教师越忙越要读书。她说,阅读是一种“精神突围”,教师只有阅读才能走得更远,也只有阅读才能获得丰盈的精神世界。

任勇展示了一张拍摄于2009年的照片,照片中的他当时“一头乌发”,正带领9位青年教师一起低头阅读。那时的任勇,已做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正监督各校严格执行双休日不能给学生补课。与此同时,他会经常利用周末,带着青年教师每两周读一本书。

“那时我们并没有多想这样的共读会带来什么,结果照片里的这些教师,现在都成长为特级教师。”任勇认为,以阅读为载体的学习共同体,是教师成长的精神家园,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好助推器。

魏智渊曾著有《儿童读写三十讲》,他发现孩子如果能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进行大量的阅读及朗读,就可以实现“阅读自动化”,并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为下一步的学科学习和深度学习打下基础。他强调,语言不能以好词好句的“粗暴”方式强加给孩子,语言是在与世界和他人的互动中“涌现”出来的。父母让孩子早期大量识字的方式是错误的,应该在阅读和朗读中,在与孩子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互动中发展其阅读力和学习力。

读写座谈会现场

一群人、一件事、一直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党委书记张文志,曾于2013年至2016年到离库尔勒市区800公里外的团场学校做校长。这所学校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自然条件艰苦,被抽调来的教师能力参差不齐,年轻教师又缺乏经验。语文教师出身的张文志听了几节语文课后发现,教师讲得不清楚、学生听得也糊涂。“我心想,与其这样上语文课,不如拿出时间来阅读”。就这样,张文志让所有教师每天都安排出固定时间,让孩子们阅读。

慢慢地,孩子们竟然有了一些变化,他们能安安静静地坐下来了,调皮的孩子也变乖了……当教师们发现,原来“阅读也是另外一种教育的可能”时,便开始变得接受和认可。他们不但主动参与到孩子们的阅读活动中,自己也开始拿起书来阅读。

2016年,张文志结束3年的援教工作,回到华山中学做教学副校长。在时任书记邱成国的大力支持下,张文志开始推动学校每天拿出固定时间让学生阅读30分钟,任何教师不允许占用该时间。很快,教师阅读也被提上议程。再后来,华山中学开始有了贯通一至八年级的整本书阅读课程。

从早期由语文教师兼任阅读课,到2021年7月成立由11名专职阅读教师组成的专业“整本书阅读课程组”,再发展至今覆盖联盟校的21人专业团队……华山中学专职阅读教师闫锐,用“一群人、一件事、一直走”来形容她和团队,在探索“华山中学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建构与实施”过程中的收获与心得。

如今,华山中学的阅读理念和书香校园建设成果,已通过多种形式辐射到当地150余所学校,带动了一批批的当地教师投入到阅读与写作的实践探索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皮山县科克铁热克镇第二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朱小飞,长期坚持线上线下的教师共读活动。在他读过的每本书上,都密密麻麻地画着红线,记录着他的阅读历程与思考。他说,阅读是发展教师队伍、振兴乡村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基础教育联盟总校校长邱成国,曾在华山中学工作近40年。他说,教育对新疆改革发展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意义,而推动师生阅读和书香校园建设既是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生动实践,将会为深化当地教育改革和开启边疆地区未来教育发展提供持续的内在动力。

整本书阅读研讨座谈会现场

据李永梅介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有近70所学校长期参加大夏书系线上线下共读和共写活动,撰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教学反思,还有很多教师变成了在线共读共写的领读者、领写人,“这正是读写赋能教师专业成长最生动的写照”。她说,希望通过这样的论坛活动以及日常的读写交流,让读写从“一个人”的孤独漫步,变成“一群人”的智慧交响。

本次活动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教育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二十九团第二中学(华山二中)承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师报、光明社教育家等视频号平台全程同步直播。500余名教师现场参会,近16万人次教师在线收看。(中国教育新闻网 郜云雁)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